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

松山社大公民週×核電相關講座

連續兩晚的時間參加了松山社大舉辦的核電相關論壇與講座,第一場是由清大教授彭明輝主講的反/擁核的33個理由,另一則為台電董事李敏及綠色公民聯盟理事長 賴偉傑所參與的論壇。
兩場各有不同的論點,也獲得許多新的知識,但或許我一開始就有既有的立場,所以對於彭教授所說的問題與解決機制較認同。

在核電本質認識上,還是有明明不是專業的彭教授演講中瞭解最多,其中「斷然處置」是在這兩場講座裡最新也最深課的認識。彭教授說在1979年前,專家們都認為核輻射是不會從核電廠裡跑出來,直到美國三哩島事故,雖然民眾沒有受到輻射外釋的威脅,但是電廠爐心卻有部分熔損,此問題讓美國投入近20年的研究,針對災害對核電廠造成之衝擊的應變錯失。
彭教授認為(我粗淺的理解),福島發生地震後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,就已經發生反應爐內水蒸發,無法降溫的狀況,但因為顯示爐內水量的水位計故障沒顯示水位下降,人員無法再第一時間得知問題,甚至是有同仁向上即稟報需做斷然處置,但長官判定爐內數據一切顯示正常,變取消處置,導致問題過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才做了有效措施。(而且斷然處置的概念其實是要放棄一切的電腦操控,一部份也代表著要放棄反應爐,這對長官或員工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決策,在緊急情況下實在難有良好的判斷)
另外,彭教授認為,核四建不建、廢不廢,其實都是假議題,真正的問題是「產業升級」。
他認為台電在預估用電量時,將油價低估、GDP高估,導致台灣未來用電量高估了,實際上近幾年的台灣用電量增加並不多。
而真正能改變電量的,是台灣的產業升級。將產業調整為設計研發為主,而非大量的代工,能在工業用電能有所改變。這問題不僅是用電量的調整,也是台灣薪資與勞工問題的核心。
這樣的說法隔日的賴偉傑理事長與李敏教授皆有提到。
但針對此問題,李敏教授持有不桶的看法,他認為:「提升能源效率及奤變產業結構,是無法解決太依賴進口電的問題」(台灣的能源自給率為0.18%)

真正的問題核心、是非對錯也不是我或一般民眾所能決定的,也如同李敏教授所言,核四問題其實是哲學問題,因為每個人的判定皆是來自於這人的思腦邏輯與模式。
不過參加這兩場講座,我最大的想法是,政府對於核電相關的嘗試以及核災相關的應變措施實在太少了,雖然相關的知識必定會帶來不必要的恐慌,但這應該是每個台灣居民該清楚瞭解的。對於居住在核災疏散範圍裡的我而言,對於這點真的是非常恐慌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