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爾會遇到學生說:”老師教我們應該很沒成就感吧!我們都不能做太難的動作也沒有進步!“
每次聽到我都立刻覺得“不會呀!教課或是上課是件很開心的事情,不需要用進不進不來比較與定義”。不過如果真的要說學生的「進步」或是「改變」,我反而不會太執著於學生柔軟度變好、肌耐力強到可以做許多進階動作,真正讓我感動或是教學上很興奮的是「學生的眼神」。
「學生的眼神」?沒錯,我第一個出現腦海裡的答案。 當你上課上到一個階段,熟悉各種動作後,姿勢是自然而然地流露,動作並非完美,但全情於練習裡,每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,眼神定在凝視點的專注,我都覺得好美、內心都會很感動,那是帶有覺知的練習。
之前在進修課程裡,聽到「按摩與瑜伽的不同是,瑜伽是覺知與主動的參與」。在近半年的教課生活中,更加清楚了「覺知」在瑜伽練習中的重要性。
話說在我練習一兩年後的某次培訓課裡,我深受瑜伽經1.2這句「yogash chitta-vritti-nirodhah 瑜伽是用來穩定心的波動」打動,原來練習瑜伽冥想與體位法可以讓心平靜下來、讓自己更加沉著而穩定。 沒錯!瑜伽的練習過程裡我專注而穩定,很明白老師的指引、身體也能聰明的學習體位法的練習,但在生活裡我還是一樣缺乏耐心、是個毛毛躁躁的女孩,還是很想發脾氣,一點也不像個「瑜伽人」。直到參加第一次的200小時培訓課,才深深體會到要怎麼把瑜伽練習帶到生活裡?我少了「覺知」這個步驟啊!
到今天為止的接觸與學習,我明白到,不論是否能做到高難度動作還是靜態的體位法,都不會神奇的讓我的現實生活感到平靜,我指的是「體位法練習≠生活的平靜」,我在練習中的平靜只是暫時的,而在練習裡我應該要學習的是「覺知」,把覺知帶進我的生活。在生活中,我往往會因為心情的低落或是憤怒看不清楚事件的本質,被情緒或是既有的主觀想法給誤導,然而當你明白與啟動覺知時,你會觀察到”自己當下的情緒“、”當下所思考的事物“,或者是”什麼原因促使我心情不好“,當對自身有覺察時,我們才有機會矯正自己(就如同矯正體位法的動作一樣),使自己不陷入自己的情緒裡,看見事物的本質。
而在體位法中的「覺知」,可以讓我明白每個體位法的要領,可以保護自己降低運動傷害,是非常重要的學習,可是隨著開始教學,我看見很多學生都無法專注在當下、專注在身體上,甚至是自我(心智)與身體是疏離的。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,因為疏離的心你無法感受到身體細微的變化,瑜伽就會只是成擺擺動作、有點辛苦但有可以伸展的運動。你也不會有機會學習進一步把瑜伽練習到的「覺知」運用在生活裡。
所以在新的一年(終於來的主題了XD) 我希望自己有兩個教學機會,「陰陽瑜伽」與「舒緩生活瑜伽」。 在我的陰陽瑜伽中,我希望有機會能分享我對「體位法覺知」的想法,在陽練習與陰練習的差異;而「舒緩生活瑜伽」則是想開給50-60歲的朋友,是我爸爸媽媽的年歲,這樣的年紀身體狀態差異很大,有些學生爸爸有運動習慣、狀態及好,有些人卻飽受脊椎問題而苦,也因為時間的累積,身體有非常多病痛,許多是我的親友長輩,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所學,能夠減輕他們的病痛負擔,拉近自我與身體的距離,讓他們明白如何去愛自己的身體、愛自己。
雖然這兩個教學主題還在建構中,但非常歡迎親朋好友或是有興趣的學生找我討論與上課,我會盡力把自己想傳達的融入課程裡分享給你們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