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

建築講座筆記

衝動下八月登記了9月5日的姚仁喜建築講座,身為門外漢只是單純的喜歡蘭陽博物館和農禪寺,就拉著男友與他的友人去了,好險講座精彩,原本不喜歡新北美數館的建築人們都覺得有所收穫,第一次參加建築講座的自己也感同身受,實在不後悔大老遠跑到板橋聽演講。

這次分享了親眼所見的、也很喜歡的蘭陽博物館、看了很想去的烏鎮劇院、故宮南院與新北美術館,其中知道了蘭陽博物館在建築上的構思,包括看見龜山島、牆外砌石是依照古典樂「維也納的四季」構成,也認識了壯氣又細緻的烏鎮劇院。

烏鎮是一個所有樓高不超過二樓的古鎮,所有樓房在刻意的維護復原下,行程百年相同樣貌,在這樣的場域下,一座能容納千人的劇院,是該如何不產生違和感?在這邊學習到的第一個觀念是「尺度」,姚建築師說,尺度是到現在還在學習的事情,因為建築在規劃時無法立刻知道實際大小,與周邊建築的比例,早年在蓋房子時,姚建築師總是被蓋出的房子嚇到,「怎麼會這麼大?」
因為只能靠經驗,在設計烏鎮的時候,當時負責的建築師便在附近佇足,想像高樓築起時的大小,而最後烏鎮劇院約莫比想像的差五公分吧!
烏鎮劇院的外牆使用再地的木頭格創與石磚意象,雖然形體比烏鎮上的老房子巨大許多,但從遠處看,卻是差不多的大小,讓整體畫面無違和感、不顯突兀。

姚建築師再形容規劃時,會以鏡頭拍攝的角度、場景來檢視設計,以這樣的角度去看建築設計門外漢是第一次知道,也很驚艷,姚仁喜也提到其實建築跟電影很類似,除了製作上都很複雜、需要動員到大量的人力,也因為複雜,所以都要解構,拆成一部分、一部份去處理,在表現上也是場景的替換,從在城市周遭的視角、到近看以及內部動線與視覺規劃,都是透過不同的視覺畫面組成,也是需要把場景、人物串聯起來的。

所謂的串聯,不是單指把牆壁打掉、空間上的串聯,而是我們身處在同個空間、前後左右的空間、上下的樓層都是可以有串聯想像的,舉例而言,可以是光線的串聯,讓同一個光線穿透這兩個空間、使其連結,或許是材質上的串聯,是可以有很多法式來呈現。

這場講座,我帶著完全空白的建築認知(認識)到來,如同海棉的吸收有趣的建築觀點,獲益良多,對於欣賞建築的方法有深入的認識,也如同姚仁喜所說的,請多去看看國外的東西、觀點,不要只侷限於池中物,讓自己多看多學習,這次的講座也算是跳脫的來看新東西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