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Netflix《畢克藍:瑜伽士、大師、性侵者》

昨天剛看完Netflix推出的紀錄片《畢克藍:瑜伽士、大師、性侵者》
大家一定有聽過在高溫教室裡的熱瑜珈,而Bikram畢克藍就是熱瑜珈的創始人,但提到他名字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瑜伽界常常聽到的性醜聞。
原本看到這標題,真的是以看八卦的心態點進去看,但看到後面真的很沈重,好幾位站出來指控Bikram的女性講述性侵當下的狀況,與控告訴訟的過程。
而 這個社會往往對於受害者是非常多的責難,當她們站出來指控後,被其他Bikram同學的不認同,因為她的指控摧毀了大師神聖的形象。
網路上也出現質疑與輿論,認為她們是自願的、而且已經成年具有判斷與拒絕的能力。
在影片裡提到,Bikram的師資培訓是大家集體在一家飯店做培訓(其實好多的瑜伽師資培訓都是...),期間是完全不能離開飯店,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裡,你會完全的浸淫在這樣的環境,而這並不只是體位法,也包括著老師Bikram的意識與集體的意識,你會像是被洗腦一般,去改便自己的價值觀,進而去相信一堆不合理的事情是正常的,或是默許這些事發生。
思想的被改變其實很容易
今年有一陣子,突然發現我在部分的瑜伽觀念上,已經慢慢被跟隨上課的老師給影響,不是這些觀念不好,而是發現自己觀念想法的改變感到驚訝,儘管是一週可能1,2堂課、幾個小時,我也被潛移默化地被改變。
這很正常,也是每天都存在的事情,就像我們每天在IG與FB上觀看到的資訊一樣,被演算法給操控、吸收著各種可能引響我們的訊息,想想這真的是很可怕呀!但大部分我們就是在被影響而渾然未覺...
意識的自主性
在2017年時我參加200小時師資培訓裡,老師提到內修的第一點“潔淨”,提到四種糧食,其中包含「意識」,除了去審視自己是生活在哪一種意識層裡?也去檢視與他人聊天、吸收資訊時的真實性與必要性。
另外,還是必須說,每天都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,內省也好靜心也行,當只有一個人的時候,才能有機會明白自己是身處在什麼樣的狀態裡~

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

2018 新年新希望

偶爾會遇到學生說:”老師教我們應該很沒成就感吧!我們都不能做太難的動作也沒有進步!“

每次聽到我都立刻覺得“不會呀!教課或是上課是件很開心的事情,不需要用進不進不來比較與定義”。不過如果真的要說學生的「進步」或是「改變」,我反而不會太執著於學生柔軟度變好、肌耐力強到可以做許多進階動作,真正讓我感動或是教學上很興奮的是「學生的眼神」。

「學生的眼神」?沒錯,我第一個出現腦海裡的答案。 當你上課上到一個階段,熟悉各種動作後,姿勢是自然而然地流露,動作並非完美,但全情於練習裡,每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,眼神定在凝視點的專注,我都覺得好美、內心都會很感動,那是帶有覺知的練習。

之前在進修課程裡,聽到「按摩與瑜伽的不同是,瑜伽是覺知與主動的參與」。在近半年的教課生活中,更加清楚了「覺知」在瑜伽練習中的重要性。

話說在我練習一兩年後的某次培訓課裡,我深受瑜伽經1.2這句「yogash chitta-vritti-nirodhah 瑜伽是用來穩定心的波動」打動,原來練習瑜伽冥想與體位法可以讓心平靜下來、讓自己更加沉著而穩定。 沒錯!瑜伽的練習過程裡我專注而穩定,很明白老師的指引、身體也能聰明的學習體位法的練習,但在生活裡我還是一樣缺乏耐心、是個毛毛躁躁的女孩,還是很想發脾氣,一點也不像個「瑜伽人」。直到參加第一次的200小時培訓課,才深深體會到要怎麼把瑜伽練習帶到生活裡?我少了「覺知」這個步驟啊!

到今天為止的接觸與學習,我明白到,不論是否能做到高難度動作還是靜態的體位法,都不會神奇的讓我的現實生活感到平靜,我指的是「體位法練習≠生活的平靜」,我在練習中的平靜只是暫時的,而在練習裡我應該要學習的是「覺知」,把覺知帶進我的生活。在生活中,我往往會因為心情的低落或是憤怒看不清楚事件的本質,被情緒或是既有的主觀想法給誤導,然而當你明白與啟動覺知時,你會觀察到”自己當下的情緒“、”當下所思考的事物“,或者是”什麼原因促使我心情不好“,當對自身有覺察時,我們才有機會矯正自己(就如同矯正體位法的動作一樣),使自己不陷入自己的情緒裡,看見事物的本質。

而在體位法中的「覺知」,可以讓我明白每個體位法的要領,可以保護自己降低運動傷害,是非常重要的學習,可是隨著開始教學,我看見很多學生都無法專注在當下、專注在身體上,甚至是自我(心智)與身體是疏離的。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,因為疏離的心你無法感受到身體細微的變化,瑜伽就會只是成擺擺動作、有點辛苦但有可以伸展的運動。你也不會有機會學習進一步把瑜伽練習到的「覺知」運用在生活裡。

所以在新的一年(終於來的主題了XD) 我希望自己有兩個教學機會,「陰陽瑜伽」與「舒緩生活瑜伽」。 在我的陰陽瑜伽中,我希望有機會能分享我對「體位法覺知」的想法,在陽練習與陰練習的差異;而「舒緩生活瑜伽」則是想開給50-60歲的朋友,是我爸爸媽媽的年歲,這樣的年紀身體狀態差異很大,有些學生爸爸有運動習慣、狀態及好,有些人卻飽受脊椎問題而苦,也因為時間的累積,身體有非常多病痛,許多是我的親友長輩,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所學,能夠減輕他們的病痛負擔,拉近自我與身體的距離,讓他們明白如何去愛自己的身體、愛自己。

雖然這兩個教學主題還在建構中,但非常歡迎親朋好友或是有興趣的學生找我討論與上課,我會盡力把自己想傳達的融入課程裡分享給你們❤

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

身體覺知 小腿

我從以前(約莫成為上班族後)小腿就常常發緊,但這幾個月上完師資整個人的身心狀態非常的好,身體很好、能量也不錯,反倒是前陣子的工作低潮裡,有一天明顯覺得小腿好痠,原本小腿很緊不當一回事的我反倒立刻聯想到「身心合一」這本書,內容提到身體與心靈狀態的對映,而腿部是「心裏的支持」,作者認為自身處在不安、或是擔心內心深處渴望的事物被奪走,就會讓腿部變得緊繃。想想也是,那陣子自己建立的觀念、包含自我這個人本身,某種程度的被他人給推翻,難怪小腿特緊!
而小腿的伸展體位法就以最常見的 下犬式 、前彎,另外若不方便做到下犬式,踩牆角與階梯都是我很愛的方法❤️




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

瑜伽是什麼?

是運動嗎?
今天才在研習課裡聽老師認為瑜伽並沒有達到運動的肌耐力訓練、更沒有提供心肺的訓練,所以老師認為他並不是運動。雖然在肌耐力訓練裡我認為是有的,但不可否認強度並不會比重訓來的強度高,頂多說是訓練不同的肌群。

那瑜伽到底是什麼?
呼吸法大師Tiwari曾說:「瑜伽是門古老的科學、生活的藝術。」
古時候瑜伽是種修行,而我自己覺得是個生活的法則與指引。
他從來都不該是個運動或更準確地說是墊子上的練習而已。
常常會聽到一句瑜伽人的名言「墊子上1個小時的練習,是為了走出墊子後的23小時做準備。」

但我們常常會忘記這件事情。

上禮拜在活動課裡聽到Belle老師說他自己實踐瑜伽的方式就是「好好吃、好好睡」,沒有吃好睡飽上廁所,就沒有做好自己的修行。

當下聽到覺得很有趣,後來想想這是件多不容易的事!

以前在會館練習時,每天6點下班就是趕快搭上公車、趕著7點Sally的流暢瑜伽,吃飯?等下課再說吧,然後接連兩堂課結束後,在10點回家的路上在便利商店買個牛奶果腹,結束充實練習的晚上。
現在想想也太糟糕了~
而那些工作壓力之中的人們也是,更是為了工作空腹或是加班熬夜,好好吃睡更是遙不可及的事情。

剛好現在離今年初不遠,趕上新年新希望的時段,
加上我對今年一點展望及目標都沒有,或許好好的生活會是我的新年目標。
期盼,每日能固定12點睡覺。
期盼,能成為一個選擇食物的人。
期盼,每週有一天是我的素食日。

以上,是具挑戰性的目標吧!

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

電影「一一」


因為楊導演不滿當時的電影發行體系,「一一」就像是藏著天龍人記憶的時光寶盒,經過近20年的時間,在楊導演離世10年的2017年,一一終於在台灣上戲了。

我在電影兩個小時又20分鐘的時間裡,找尋著兒童時期的回憶與現實生活中雷同的人生經驗。

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大田,他很像是店裡的常客,事情談到一半就哼起歌、跑去彈琴,總覺得是個迷人的人物。

最有感的角色則是小舅子,看片子時忍不住回頭跟媽媽說:「這部片好像在回憶我的小時候喔,有個人很像爸爸,你看!很像爸爸有一陣子很胖的時候」有一個時期爸爸很胖,兩很圓、戴著眼鏡,就是我小時候印象裡他們年輕的模樣,連人生的窘境也頗為類似。

很認同不知哪篇探討文章裡說的「這部片就像一本耐人尋味的長篇小說」,頗長的片子雖然平鋪直敘,但卻不會讓人作罷,就這樣一路看到深夜,儘管還是無法把它作為此生最喜歡的電影、甚至稱不上喜歡,而且默默覺得這部片就是很真實的記錄這人生,電影裡有些醒人的話語就是我們對生活的定論、對人生的牢騷,被真真實實的記錄下來,包含那些歇斯底里的情緒與偶然發起的失控。

也因為他如實的紀錄著我國小時期家鄉街景的樣貌、父母的模樣、孩提生活的記憶甚至是,讓身為天龍人的我很有感吧!

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

包容是最大的力量

今年,我上完了生命中很重要的課程 200小時瑜伽師資培訓。
除了專業知識上的收穫與自我信心的建立外,我自己覺得最棒的一個獲得是,我發現原來「包容」的力量很大。

我這邊舉兩個例子:

心靈上的包容

在心靈練習上,我一直有個毛病就做「嫉妒心」,每當他人日子過得比我好時,都會忍不住有嫉妒的心,但我在師資課時被老師指定要做「魔法練習」,會有28天不同的感謝練習,而第25天練習「招喚魔法」,我其實做了兩天,因為第一天我只做了一兩次就忘記練習、一天就過了...等到第二天,我在上班搭車的時候滑臉書看到一個網友好像擁有我很羨慕的生活,我就趕快在心裡說出“感謝那個想要擁有夢想般生活的自己”、執行魔法練習,突然覺得心情很好,好像這天的練習真的像魔法一樣,可以讓我改變心情甚至心態。
而當我在內心說出“感謝那個想要擁有夢想般生活的自己”時,也就包容那個正在嫉妒、也想擁有理想生活的自己,這個「招喚魔法」的練習就像法寶、工具一樣,讓我可以解決這個煩惱。
在上課之後,比較能理解在心靈療癒上必須要「修行」,因為自己無法改變他人,必須得從自己改變起,但改變很難!有時候自己想要忍住不生氣可是生氣時,或是知道自己明明無法接受但很痛苦時,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夠好,怎麼明明有「修行」可是還是很生氣、還是很難過,這時候就要學習「包容自己」,包容自己想要的與他人給予的不同、包容還是想生氣的自己,我覺得這種想法的能量很大,比起「我要做個好人」而言,「我要包容自己的不完美」來更得有力量。


身體上的包容

這一個就比較玄一點,我在師資課最後一天時月經來,我是那種第一天會痛得要死的人,好死不死上午的練習就是一整個難,Janet老師為了要我們感受在體位法練習時心中的波動與控制,我們做了很累很累的練習,當時我真的覺得自己的肚子要爆掉了,很痛!每一次月經來我都很想把自己的卵巢拿掉,好像那個痛感也一起拔離身體,但那時,我一邊體位法、一邊觀察經痛,最後我想說「好,我現在就包容你、包容這個疼痛!」頓時經痛就不見了,不是慢慢減緩,是陣痛瞬間沒了,而經痛在我做完整趟練習前都不再有,有點神奇,但當下真的能感受到,原來包容的力量很大,當自己包容自己的一切,疼痛也不能使我們難受了。

最後,我想說的是,與其要自己變成更好、更完美的人,不如接受那個沒有想像中好的自己,當你懂得包容自己的不好,才有能力與空間改變成「更好的自己」。


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

90小時:瑜伽經 研習心得 Day1

眾人往往會因為有喜愛與厭惡,導致 Chitta Vritti意識的波動,
許多追隨靈性修性的人(例如正在上師資培訓課程的我),就是一種靈性修行的追隨。
大部分的追隨都傾向讓自身保持在悅性的狀態上,但是有悅性往往就擁有惰性,有喜樂便有討厭的,終究會遇倒不開心的狀態,這是無可避免的。

然而Janet所講述的概念,即是「讓我們學習包容我們的所有」,容許自己有不開心、生氣的一面,看見、知道、不壓抑,然後找尋造成波動的根源,才來改善與包容。

還記得這半年聽到同事說:我覺得你好壓抑喔!
頓時有些啞口無言,因為受夠了同事高頻率的抱怨,在看到Niseema分享的文章,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不抱怨、不批判,但工作還是持續,遇上的瞎事不減,不爽的心、想咒罵的念頭就會生出,儘管腦袋告訴自己不要批判,但心裡還是很憤怒,因此換得同事的此句描述,卻癟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於壞念頭的壓抑。

直到今天老師提醒,才頓悟觀察自己外更重要的是包容自己,不與自我對立。